|
|
贯彻落实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有关征管问题的公告
| 发布日期:[2017-06-13] 共阅[451]次 |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扩大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
围有关征管问题的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7年第23号 2017-06-07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财政部、税务总局关于扩大小
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的通知》(财税〔2017〕43号)
等规定,现就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征管问题公告如
下:
一、自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符合条件的小型微
利企业,无论采取查账征收方式还是核定征收方式,其年应纳税
所得额低于50万元(含50万元,下同)的,均可以享受财税
〔2017〕43号文件规定的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
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的政策(以下简称“减半征税政
策”)。
前款所述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是指符合《企业所得税法
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或者财税〔2017〕43号文件规定条件的企
业。
企业本年度第1季度预缴企业所得税时,如未完成上一纳税年
度汇算清缴,无法判断上一纳税年度是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
的,可暂按企业上一纳税年度第4季度的预缴申报情况判别。
二、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在预缴和年度汇算清缴企业
所得税时,通过填写纳税申报表的相关内容,即可享受减半征税
政策,无需进行专项备案。
三、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统一实行按季度预缴企业所
得税。
四、本年度企业预缴企业所得税时,按照以下规定享受减半
征税政策:
(一)查账征收企业。上一纳税年度为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
企业,分别按照以下规定处理:
1.按照实际利润额预缴的,预缴时累计实际利润不超过50万
元的,可以享受减半征税政策;
2.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平均额预缴的,预缴时可
以享受减半征税政策。
(二)定率征收企业。上一纳税年度为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
企业,预缴时累计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万元的,可以享受减半
征税政策。
(三)定额征收企业。根据减半征税政策规定需要调减定额
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按照程序调整,依照原办法征收。
(四)上一纳税年度为不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企业,预
计本年度符合条件的,预缴时累计实际利润或应纳税所得额不超
过50万元的,可以享受减半征税政策。
(五)本年度新成立的企业,预计本年度符合小型微利企业
条件的,预缴时累计实际利润或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50万元的,
可以享受减半征税政策。
五、企业预缴时享受了减半征税政策,年度汇算清缴时不符
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应当按照规定补缴税款。
六、按照本公告规定小型微利企业2017年度第1季度预缴时应
享受未享受减半征税政策而多预缴的企业所得税,在以后季度应
预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中抵减。
七、《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
月(季)度预缴纳税申报表(2015年版)等报表〉的公告》(国
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31号)附件2《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
税月(季)度和年度预缴纳税申报表(B类,2015年版)》填报说
明第三条第(五)项中“核定定额征收纳税人,换算应纳税所得
额大于30万的填‘否’”修改为“核定定额征收纳税人,换算应
纳税所得额大于50万元的填‘否’”。
八、《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进一步扩大小型微利企业
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范围有关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
2015年第61号)在2016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结束后废止。
特此公告。
国家税务总局
2017年6月7日
附录: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92条及释义——
第九十二条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所称符合条件的小
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并符合下列条件
的企业:
(一)工业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
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
(二)其他企业,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
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刷万元。
[释义]本条是关于享受低税率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的明确界
定。
本条是对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的细化规定。企业所
得税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
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法之所以给予小型微
利企业以低税率税收优惠,主要是考虑到要利用税收政策扶持小
型企业的发展。在我国的企业总量中,小企业所占比重很大。小
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对于促进就业、鼓励创业、
增强经济活力,都具有重要意义。从税收负担能力来看,小企业
的税收负担能力相对比较弱,让其与大企业适用相同的比例税
率,税收负担相对较重,不利于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为更好地发
挥小企业在自主创新、吸纳就业等方面的优势,利用税收政策鼓
励、支持和引导小企业的发展,参照国际通行做法,需要对小企
业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
原内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年应纳税所得额3万元以下的,或按
18%的税率征税;3万元至10万元的减按27%的税率征税。为扩大本
条规定的税收优惠的范围,统一适用于内资、外资企业,确保内
外税收优惠政策的统一,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规定,
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但是
基于整个立法体例等因素的考虑,企业所得税法的这一条规定没
有明确到底符合什么样的条件才可以享受减免税优惠?为增强企
业所得税法的可操作性,切实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小型微利企业
的促进作用,本条对企业所得税法涉及的上述重要问题作了进一
步细化和明确。
本条的规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一、小型微利企业的认定标准
国际上通常采用企业年销售收入(或经营收入)、资产总额和
职工人数作为界定中小型企业的指标。联合国(UNCA1993)将中
小企业界定为雇员数少于500人的企业。美国采用销售收益与雇员
人数两个指标来衡量企业的规模。英国根据员工、年度营业额和
年度资产负债表金额界定中小企业。法国基本上是以人数作为划
分大中小企业的标准。德国根据年销售额和雇员数界定中小企
业。日本根据资本和从业人数界定中小企业。考虑到单独从企业
规模上衡量是否给予税收优惠不够全面,而且容易失之宽泛,有
些企业虽然规模不大,但盈利能力很强,对这类企业就不一定需
要给予税收优惠,因此小企业中只有盈利能力较弱的那部分企业
即“小型微利企业”才是最需要税法给予照顾的对象。另外,在
界定小型微利企业的认定标准时,还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小
型微利企业的认定需要考虑国家的税收利益,如果小型微利企业
的界定过宽,将导致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25%法定税率被虚置;如
果界定得过于严格,又可能使得享受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范围
的企业数量很少,无法真正实现小型微利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功
能。所以,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构成结构,在充
分平衡国家税收利益和企业利益的基础上,本条对小型微利企业
的认定标准作了如下分类规定:
一是,工业企业中的小型微利企业,是指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
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1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的
企业。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
业等。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指的是,企业一个纳税年度内,所获取
的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和本条例的有关规定,计算出来应缴纳企业
所得税的所得额;从业人数,一般是纳税年度内,与企业形成劳
动关系的平均或者相对固定的职工人数;资产总额则是指企业所
拥有的所有资产在总量上的一个表述,是企业所有者权益和负债
的总和。
二是,其他企业中的小型微利企业,是指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
超过3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8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1000万元,
的企业。除了工业企业外,其他类型的企业,包括服务企业、商
业流通企业等,都适用本项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认定标准,作为
认定标准的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从业人数、资产总额等概念都与
第一项的相关概念的内涵一致。
二、不得享受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低税率优惠的小型微利企业
企业所得税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才
可以享受20%的低税率优惠。这里的“符合条件”,除了包括小型
微利企业本身的认定标准限制外,实施条例还可以规定其他的条
件。所以,本条第二款进一步规定,即使是符合本条例第一款规
定标准的小型微利企业,若属于从事国家限制和禁止行业的企
业,也不得享受20%的低税率优惠。因为,国家为加强和改善宏观
调控,引导社会投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资源优化配
置,确保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会对企业的投资方向等作
出调节,对不同的产业、不同的项目,甚至不同的投资主体,确
定不同的政策导向和待遇,并会根据经济社会情况的发展变化等
多种因素的考虑,适时调整这些政策,对特定行业实行鼓励、限
制或者控制政策。对于国家限制和禁止行业的企业,作为宏观调
控政策重要手段的税收政策就不宜再给予鼓励和扶持。所以,本
条规定,对于从事国家限制和禁止行业的企业,即使达到本条规
定的小型微利企业的认定标准,也不得享受低税率优惠。
另外,与本条例其他条款关于税收优惠的规定都需要制定税收
优惠目录或者具体的认定管理办法等不一样,关于小型微利企业
将不再羊独制定专门的认定管理办法,本条规定的小型微利企业
是直接的认定标准,税务机关在征收企业所得税时,可以直接根
据这个标准去判定特定的企业是否属于小型微利企业,而决定是
否给予税收优惠,直接的可操作性比较强。 |
|
|
|
 |
|
 |
 |
|